totalnumberofdogecoins
美股三大指数全部收涨,道琼斯指数 收盘上涨2 00.15点, 涨幅0.62%,报32620.21点; 标普500 指数收盘上涨21.36点,涨幅0.55%,报3910.50点;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盘上涨15.79点,涨幅0.12%,报12977.68点。
周五前瞻时间 区域 指标 前值 预测值07: 30 日本 3月东京CPI 年率(%) -0.3 -0.215:00 英国 2月季调后零售销售 月率(%) -8.2 2.115:00 英国 2月季调后核心零售销售月率(%) -8.8 1.717:00 德国 3月IFO商业景气指数 92.4 93.220:30 美国 2月批发库存月率初值(%) 1.3 0.820:30 美国 2月PCE物价指数年率(%) 1.5 1.620:30 美国 2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年率(%) 1.5 1.520:30 美国 2月个人支出月率(%) 2.4 -0.822:00 美国 3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 83 83.6凌晨01:00 美国 截至 3月26日当周总钻井总数(口) 411 417凌晨01:00 美国 截至3月26日当周石油钻井总数(口) 318 322凌晨01:00 美国 截至3月26日当周天然气钻井总数(口) 92 93 07:00美国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在CSUFullerton经济教育中心炉边谈话前就 新冠 疫情时代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发表讲话 17:00英国央行金融政策委员会公布最新季度会议纪要和声明 20:00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桑德斯就“疫情期间和疫情后的供需”发表讲话纽约联储的报告出炉之际,随着新冠疫情消退,人们对美国经济的通胀前景普遍感到焦虑。
美联储官员曾反复表示,随着 经济复苏,他们预计通胀将上升, 物价上涨可能波动剧烈、不可预测,在回落之前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超过2%的目标 水平。
美联储主席 鲍威尔在4月下旬的联邦 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表示:“随着经济重新开放而出现的价格上涨是短期的,也不太可能导致未来通胀 持续上升。
”鲍威尔说:“如果通胀看起来确实朝着持续 更高的水平突破,我们将使用我们的工具,将 通胀预期降至规定的、持续的水平。
” 全球市场对通胀关注度不断上升 《21世纪》:近期国际和国内市场对通胀的关注都在不断地加剧。
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 明明:实际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,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,大家更关注的问题是全球低通胀甚至是通缩的问题,这其中核心问题是全球有效 需求不足以及产能过剩。
因此,尽管在2008年之后,以发达 国家为主的全球央行不断地进行货币宽松,对全球经济进行刺激,但是实际上在疫情之前我们发现通胀反而是越来越低的,甚至有些国家进入长期的低通胀,甚至负通胀,所以对应地进入了一个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时代。
那么疫情以来,特别是今年以来,通胀的压力在提升。
从需求端来看,在去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后,很多国家陷入了疫情的影响,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去 控制疫情。
但是这些措施都会使得需求受到影响,比如 出行需求,旅游、商务出行等的需求都会受到影响,所以需求被暂时地压抑。
但是今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整体得到有效的控制,需求实际上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回升。
同时,去年以来,全球的主要国家,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 发达国家,推出了一系列强力的刺激政策。
比如美国政府推出了号称是无限量QE(量化宽松)的政策,这种货币宽松的力度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刺激力度还要强得多。
因此,一方面是疫情对于需求的冲击是一次性的,那么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,大家的这种正常的生活需求本身就有一个集中式的爆发和回补。
另一方面,在全球自去年以来大规模的货币、财政刺激的背景之下,需求本身也有一个扩张。
综上,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需求并不差,而且今年以来实际上需求还是比较强的。
从 供给端来看,疫情对于供给的冲击反而持续的时间会更长。
企业的生产实际上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,不是说今天疫情得到控制,明天就可以开工生产,特别是在现在全球整个 产业链高度发展的背景之下,任何生产都不是一个国家、一个企业能够解决的,都是上下游产业链共同生产的一个过程。
今年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疫情在不同国家的发生和发展出现了不均衡。
有的国家控制得比较好,比如去年我们国家是疫情得到最先控制的,今年主要的发达国家也初步得到控制。
但是目前来看,以印度为首的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反而疫情有加剧的可能性。
因此,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国家,疫情的发展程度不一样。
《21世纪》:印度其实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。
那么此次印度的疫情对全球产业链是否有影响? 明明:印度是主要的生产国,因此印度的疫情使得整个产业链受到了扰动。
我提出一点,疫情对于供给的扰动可能是一个持续性的影响。
而且,这两年可能还有一个大的宏观背景是全球产业链的重构,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都要求制造业回流本土。
此外,一些企业的产业链实际上也在做一些新的布置和安排,比如前一段时间全球芯片的短缺等问题都对供给形成了扰动。
我们看到目前的一个情况,就是在疫情后的宏观经济和疫情前过去10年的宏观经济出现了比较大的不同。
虽然刚才我们说一些中长期压制需求的因素,如人口问题、老龄化问题、收入格局问题,短期都得不到解决,但是短期的供需缺口可能出现了变化。
所以,现在从过去的供大于求的格局变成了供不应求的格局。
这实际上是推升全球通胀的一个基本的宏观经济预期,也是对于我们理解目前通胀的讨论的一个比较好的宏观背景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
黄金外汇投资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